健康誤區:盤點那些不靠譜的流言
【導讀】保護健康的基本知識似乎都眾所周知,吃好、保持潔凈、睡眠充足,表面看來是這樣,但又不僅僅如此。我們就來糾正這些不靠譜的健康流言,學習正確的養生方法,知己知彼才能戰勝抗老問題。
流言一:喝奶引發腎結石
由于牛奶富含鈣質,人們不禁擔心喝牛奶會更容易患腎結石。事實上,喝牛奶并不會提高患腎結石的風險。
養生誤區 最不靠譜的健康流言
真相:機體這個復雜系統很巧妙地平衡了高鈣與腎結石的關系。雖然高鈣飲品勢必增加尿液內鈣的排泄量,但卻可以降低尿液內草酸的排泄,從而使得尿液內草酸及鈣的比值明顯降低,反倒不容易形成草酸鈣結晶。因此,從預防腎結石的角度說,多喝高鈣飲品并沒什么錯。
豆奶、豆漿這類飲品也富含鈣質、蛋白質及嘌呤,對人體善莫大焉,但人們擔心它們是否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性。沒錯!豆類飲品的確可能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但那卻是由豆類中的草酸鹽所導致的。所以別擔心,高營養的豆類飲品對正常人來說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患腎結石、痛風的人還是應該少喝為妙。
流言二:瘦肉精真的不用擔心
真相:豬飼料中的鹽酸克倫特羅通常是人正常用藥劑量的10倍。長時間使用后,它們很容易在豬的內臟器官里蓄積殘留。這是人出現瘦肉精中毒癥狀的原因。換言之,中毒其實是人體內藥物過量。瘦肉精多屬β-受體激動劑,受體被激活后,人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心臟興奮起來,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嚴重者會出現本文開頭介紹的癥狀。
養生誤區 最不靠譜的健康流言
目前,大多數國家均已禁止在畜禽飼料添加鹽酸克倫特羅,因為它的副作用實在太大。不過,另一種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卻并未退場。在年人均消費豬肉30千克的美國,餐桌上的豬肉里多多少少都含有這種物質。
流言三:接吻會傳染病菌
吻能傳病,概因這是一種口水交換式的親密接觸。換言之,口水、唇舌、口腔內的病菌是致病關鍵。比如,唇皰疹是1型單純皰疹病毒在嘴唇上的留下的杰作-白色小水庖,它就能通過接吻傳播。
養生誤區 最不靠譜的健康流言
真相:乙肝與艾滋病,能通過接吻傳播嗎?這是個值得細說的問題。一般的,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盡管唾液里也會有艾滋病毒,卻沒有接吻傳播艾滋病的病例報道。原因可能是唾液中艾滋病毒含量低微,不足以造成感染。乙肝的傳播方式則廣泛一些,包括母嬰、輸血、密切接觸及性傳播等,法式深吻或被咬傷也有可能傳播乙肝。
流言四:鈦圈能治頸椎???
說白了只是裝飾品,為何有些人覺得佩戴鈦圈后有效果呢?其實,這多半是一種心理暗示。普通人并不了解鈦金屬的性質,具備的醫學知識不多,加之鈦圈銷售店鋪用一般人看不懂的外文說明書以及各種高深的專業詞匯做廣告宣傳,常會讓消費者暈頭轉向,誤認為鈦圈是一種高科技醫學產品,從而產生購買的沖動欲望。
養生誤區 最不靠譜的健康流言
真相:還是讓科學實驗說話吧。浙江大學體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王健教授曾做了一項試驗,即采用科學儀器檢測佩戴鈦圈和不戴鈦圈者提相同重量的水時,其用力肌肉傳出的肌電信號。結果表明,鈦圈對肌電并無影響。而肌電能客觀地反映肌肉用力的程度,換言之,鈦圈不會讓你的頸椎更覺得省力。
流言五:功能飲料很必須?
功能飲料并不玄乎。通俗點說,普通飲料里加入一定的功能因子,稍具調節人體機能、增強免疫力等保健作用,便搖身升級為功能飲料了。目前,這些功能因子多是咖啡因、?;撬?、肌醇、維生素及中草藥活性成分等。據稱,它們能緩解疲勞、提高人的注意力等。
養生誤區 最不靠譜的健康流言
真相:功能飲料并非人人適合。以其中的運動型飲料為例,它含有鈉鉀鈣鎂成分,只適合運動后飲用,以補充人體丟失的部分電解質,將其作為日常飲品是錯誤選擇。運動飲料中糖含量的適當比例應為6%-7%,這既保證了人體最大程度的吸收,也能防止血糖瞬時升高。一些功能飲料的糖分含量過高,對人體反而起到利尿作用,使腎臟加速排出水分。這些飲料不僅沒有解渴作用,還適得其反,讓身體更加缺水。